田海潮:2024,我眼中的新衡中
一年初始,萬象更新。 陪同雄安新區容城教育局考察團,又一次探訪了我的母校河北衡水中學。好的學校從來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,幾個場景讓我們看到了衡水中學與時代同行、高質量發展的特質。
場景之一:精神立校與“胡楊精神”。 在學生發展中心的藝術中心一樓入口處,引人注目的是一株胡楊標本,這是新疆庫爾勒市二十三中為祝福衡中建校70周年捐贈的。庫爾勒二十三中也是衡水中學的對口援疆學校。 郗會鎖書記在支援邊疆、奉獻邊疆方面做出了表率,在他的精神感召下,學校先后選派10余位同志援疆、援藏、援滇。學校的援疆干部馮永莊校長已經連續三年像胡楊一樣扎根在大漠了。 胡楊,沙漠中的驕傲,斗嚴寒戰酷暑,有著“生了一千年不死,死了一千年不朽,朽了一千年不倒”之贊譽。像極了處在**高等教育資源嚴重匱乏的河北,且身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衡水的河北衡水中學,她一路篳路藍縷、一路披荊斬棘,走出了一條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教育優先發展、高質量發展的路子,且不管千難萬險,不管風雨雷電,不管洪水滔天,不管激流險灘,她始終保持昂揚奮斗的姿態。 與大漠風沙抗爭的胡楊精神和郗會鎖書記總結的“責任擔當、激情實干、團結精進、和諧共生”的衡中精神有著相同的內涵要義。精神是人*寶貴的東西,是一種人生態度,一種思想信仰,一種文化傳承。自李金池校長打造“精神特區”實現精神立校以來,精神力量的傳遞對衡中**育人產生不可磨滅的貢獻。學校也把在大漠中頑強生長、不屈拼搏、屹立不倒的胡楊精神貫徹到師生的工作、學習、生活中去,不管風吹浪打,只管扎根向下,永遠追求**,始終向陽而生。 社團選修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,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,也是落實立德樹人、體現辦學特色、打造辦學品牌、形成特色文化的重要平臺。截*目前,衡中開展了模聯、模政、國學、書法、民樂、跆拳道、冰壺、機器人、航模等260余項社團選修課,先后有3500余人次在全國、省、市各類活動中摘金奪銀。社團活動給了學生自主管理、自由體驗、自我展示的舞臺,滿足了不同層次、不同興趣學生的需求。 郗會鎖書記自豪的把這稱為“百團大綻”:百家爭鳴,奉獻學生,繁花綻放,異彩紛呈。為了實現多元競放,學校不止挖掘本校教師的潛能,更是不拘一格面向社會力量、面向家長資源開發社團、充實課程。社會各界能人高手為了給學校貢獻力量,給學生貢獻愛心,不辭辛苦,不計報酬,紛紛主動請纓,一展所長。 我的小老弟,衡水大象傳媒、北京中象傳媒創始人劉寶林,現任衡水市航拍協會主席、衡水湖攝影家協會副主席、中國民航AOPA多旋翼駕駛員、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,就義務擔任了學校無人機社團的教師,積**力于為孩子們播下科技的種子,助力學生們在無人機的使用學習中,獲得身心的自由和歡樂,提升手腦協調能力、空間方向感,也激發了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精神。 寶林雖然作品頗豐,獲得過國內無數大獎,但他和我說,沒有比獲得衡水中學給他頒發的聘書更加榮耀的事情了。 衡中的“靜心湖”圈養了幾只黑天鵝,目的是讓孩子們接觸大自然,閑暇了,可以放松嬉戲。其中有一只黑天鵝,不幸去世了,按照一般的處理辦法——簡單粗暴一扔了之。衡中卻沒有這樣做,郭春雨副校長和我們介紹說,他們把這只黑天鵝拿到生物實驗室,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孩子們做了解剖——以科學的探究精神為它查找死因。 功夫不負有心人,原因找到了,這只可憐的黑天鵝竟然是死于脂肪肝。原因是它不停地被人工投喂,不停地進食,“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”,得來如此容易,終于讓它喪失了覓食的能力,便再也不會展翅飛翔了。 “黑天鵝之殤”給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警示:我們“滿堂灌”“填鴨式”的傳統課堂,不就是這種人工投喂嗎?讓孩子們失去了對知識的應用探究、獨立思考,更不要提什么批判性思維、創新性能力的培養了。在課堂改革方面,衡水中學一直走在打破傳統、追求**的路上。從九十年代中期李金池校長就開始的“三轉五讓,優化十個環節的課堂改革風暴”,到張文茂校長倡導的“三三三教學法指導下的六度課堂”,再到如今新形勢下郗會鎖書記開展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“雙向六環節**課堂模式”。他們不斷創新,主動求變,發展素質教育,培養核心素養。貫徹的是“素質教育更能提高升學率”的理念,那高升學率只是素質教育的副產品而已。 “黑天鵝之殤”給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警示:保持健康的秘訣不就是“管住嘴,邁開腿”嗎?為了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教育,給學生終生幸福奠基,衡水中學無比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,從李金池校長提出來的:“辦不好一個學校的食堂,就辦不好一所寄宿制學校”到現在的“無體育不衡中”,“無活動不教育”。良好的作息習慣,合理的膳食營養,再加上精彩的體育活動,豐富的德育體驗,衡中學子個個都是陽光少年、風行少年。健康的體魄,堅強的意志,高尚的情操,完善的人格,讓孩子們為祖國健康奉獻五十年。 實踐出真知,孩子們在這次生物實驗過程中獲得的不只是知識技能,還有教育的真諦、生命的價值。 這也讓我回憶起90年代初期在衡中就讀時的場景,那時我們的生物老師就讓我們出去抓青蛙回來做解剖,觀察內部結構、觀察搔扒反射……這種科學精神在衡水中學代代相傳。 未完待續...... (作者田海潮:系衡水市桃城區教育局原黨組成員,衡水市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,河北衡水中學2014級家長委員會副主任,河北省教育學會會員,全國學校品牌發展聯盟“衡水教育研究”主持人。) 轉載已獲得文章作者授權,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